
前言摘要
在數位時代的浪潮中,資安威脅正以驚人的速度演進,其中,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偽造聲音與影像的「AI 語音詐騙」與「深度偽造(Deepfake)」攻擊,已成為企業與個人資產的全新隱形殺手。本篇文章將深度剖析這類詐騙的原理、攻擊手法、演變趨勢,並透過多元且具體的真實案例揭示其巨大危害。我們將從「語音網路釣魚(Vishing)」的概念切入,逐步探討 AI 語音偽冒如何將詐騙的逼真度推向極致,以及傳統資安防護觀念為何在此情境下顯得力不從心。面對這場「耳聽為憑」的信任危機,我們將借鑒國際資安專家們的真知灼見,並結合我們【影響資安】的專業洞察,提出以「零信任(Zero Trust)」為核心,搭配「通關密語」等多層次、主動驗證的實用防禦策略。文章更將深入探討當前偵測技術的發展,並以 FAQ 形式解答常見疑問,旨在為讀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防詐指南,幫助您在聲音不再可靠的時代,建立起堅不可摧的資安防線。
一、引言:當電話響起,你還敢隨意相信彼端的聲音嗎?
在今日這個高速運轉的數位社會,我們的溝通方式日趨多元,從傳統電話到視訊會議,聲音與影像無疑是建立信任、傳遞資訊的基石。然而,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正在浮現:我們所聽到的、甚至看到的,可能不再是真實。想像一下,當您接到一通電話,那頭傳來的是您老闆、摯愛家人或是合作夥伴的聲音,緊急要求您進行一筆大額轉帳,您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過去,我們或許能憑藉語氣、習慣用語辨識真偽,但在 AI 深度學習技術的加持下,聲音的偽造已達到幾乎天衣無縫的程度。這不再是科幻電影情節,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日益猖獗的資安威脅。
「聲音,曾經是信任的橋樑,如今,它也可能成為欺詐的工具。這是一場重新定義信任的數位戰役。」—— 影響資安 深刻洞察
面對這場「聽覺信任危機」,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並強化我們的資安防線。本篇文章旨在為您揭開 AI 語音詐騙的神秘面紗,從原理到實戰案例,再到最核心的防禦策略,幫助您在充滿假象的數位世界中,辨識真偽,守護資產安全。
二、聲音的假面:解析語音網路釣魚 (Vishing) 與 AI 語音偽冒 (Deepfake Voice)
在深入探討攻擊手法前,我們首先需要釐清兩個關鍵概念,它們是當前語音詐騙的核心武器。
1. 什麼是語音網路釣魚 (Vishing)?
語音網路釣魚 (Vishing),這個詞彙是由「Voice」(聲音)與「Phishing」(網路釣魚)所結合而成。如同字面所示,它是一種透過聲音傳播的網路釣魚詐騙。相較於傳統的釣魚郵件(Phishing Email)透過文字與連結誘騙受害者,Vishing 則主要利用電話、VoIP 網路電話,甚至是通訊軟體(如 LINE、WhatsApp)的語音通話功能來進行詐騙。
攻擊者通常會假冒成權威人士或可信賴的機構,例如:
- 銀行客服人員:謊稱您的帳戶有異常交易或安全風險。
- 電信公司客服:聲稱您有未繳費用或套餐異常。
- 政府機關人員:冒充檢察官、警察或稅務人員,以涉嫌犯罪或退稅為由施壓。
- 公司 IT 部門或高階主管:藉口系統維護或緊急業務需求,要求提供帳密或進行操作。
其核心目標始終不變:騙取您的信任,讓您透露敏感資訊(如銀行帳號、密碼、身分證字號、一次性驗證碼 OTP),或引導您執行特定動作(如轉帳、點擊惡意連結、安裝遠端控制軟體)。Vishing 的高明之處在於,相較於冰冷的文字,人聲更具溫度與說服力,容易讓人卸下心防。
2. 什麼是 AI 語音偽冒 (Deepfake Voice)?
如果說 Vishing 是「聲音的釣魚」,那 AI 語音偽冒 (Deepfake Voice) 便是給這條「魚線」加上了最逼真的「魚餌」。這個技術結合了「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與「Fake」(偽造),指的正是利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來學習並模仿特定人物的聲音特徵,進而生成幾乎一模一樣的語音內容。
「Deepfake Voice 的可怕之處,在於它能讓謊言披上你最信任的聲音外衣,讓你難以區辨真偽。」—— 影響資安 提醒您
a. 淺談 AI 語音合成技術的發展歷程
AI 語音合成技術的發展,是 Deepfake Voice 能夠實現的基石。從最初的參數化語音合成(如聲碼器 Vocoder),到基於單元選擇的拼接合成,再到近年來基於深度學習的端到端(End-to-End)模型,技術不斷迭代。特別是生成對抗網路(GANs)和變分自編碼器(VAEs)等技術的成熟,使得 AI 能夠捕捉聲音中更細微的語調、情緒、重音乃至呼吸聲,生成高度自然且具備目標人物獨特聲紋的語音。
早期,要模仿一個人的聲音可能需要大量的語音資料進行訓練,耗時且成本高昂。然而,隨著 AI 技術的民主化與運算能力的提升,例如透過語音克隆(Voice Cloning)技術,現在生成高擬真度的語音樣本,可能只需短短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語音樣本。這些聲音樣本可以輕易從公開來源獲取,例如:
- 公開演講或簡報的錄音。
- 新聞採訪片段。
- 社群媒體上的語音訊息。
- 甚至是被惡意錄製的私人通話。
一旦 AI 模型經過訓練,它就能產生出與目標人物聲音在語調、語速、口音、音色上都極為相似的語音,足以讓不設防的受害者信以為真。
b. Deepfake 不只偽造聲音:當影像也加入戰局
更令人擔憂的是,Deepfake 技術的應用不僅限於聲音,它還能偽造影像。當聲音與影像同時被偽造,我們就進入了「Deepfake 視訊」的範疇。在這種情境下,詐騙者不僅能發出與你老闆一模一樣的聲音,還能在視訊通話中顯示出看似真實的老闆影像,其臉部表情、嘴形與語音完美同步。這種多模態的偽造技術,讓詐騙的沉浸感與逼真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極大地降低了受害者的警覺性與辨識能力,使詐騙防不勝防。
三、暗潮洶湧:AI 語音詐騙的全球趨勢與驚人成長數據
AI 語音詐騙並非零星個案,而是全球範圍內呈現爆炸性成長的資安趨勢。
1. 數據揭示:攻擊數量爆炸性成長及其背後動機
根據國際知名資安公司 CrowdStrike 的資安報告指出,光是 2024 年下半年,全球語音網路釣魚攻擊的數量就比上半年暴增了 4.42 倍。這個數字不只令人震驚,更是一個明確的警訊,它預示著這類攻擊已經從實驗階段邁向大規模應用,並成為網路犯罪分子手中高效的獲利工具。
「當數據說話,我們不得不正視,AI 語音詐騙的威脅已超越想像,成為企業與個人資安的頭號公敵。」
這種爆炸性成長背後的動機十分明確:
- 高投資報酬率 (ROI):相較於技術門檻更高的入侵企業網路,利用社交工程結合 AI 語音,成功騙取資金或資訊的成本效益更高。
- 難以追蹤:語音通話的性質使得追蹤攻擊者身份更加困難,跨境犯罪更是為執法帶來挑戰。
- 監管滯後:AI 新興技術的詐騙應用,往往領先於法律和監管機制的建立。
- 社會工程的普遍性:人類是任何資安系統中最薄弱的一環,AI 強化了這一環的攻擊效率。
2. 攻擊手法演進:AI 如何強化社交工程的誘騙力
4.42 倍的增長背後,不僅是 AI 技術本身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攻擊者將 AI 與傳統社交工程手法巧妙整合的能力。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正如其名,是一種透過心理操控,影響或欺騙人們做出某些行為,以達到未經授權資訊獲取或資產轉移的技巧。AI 技術的加入,讓社交工程變得更加細膩、個人化且難以察覺:
- 製造急迫感 (Urgency):AI 能夠模仿出語氣中的焦慮、催促,讓受害者在壓力下倉促做出決定,例如「你的帳戶即將被鎖定!」、「這筆交易必須立刻完成!」這種高壓情境下,人的理性判斷能力會大幅下降。
- 假冒權威 (Authority):當你聽到老闆、政府高官的聲音,人類天生傾向於服從權威,不敢質疑。AI 讓這種假冒更加真實可信,消除受害者的疑慮,特別是在企業或組織內部,上下級關係使得質疑變得困難。
- 博取同情心 (Sympathy):詐騙者可能模仿親友聲音,聲稱遇到急難需要幫助,例如「我被捕了需要保釋金」、「我出車禍急需醫藥費」,利用受害者的善意與關懷。這種情感連結會讓受害者更容易失去判斷力。
- 結合多元渠道:現代的 AI 語音詐騙往往不是單一管道的攻擊。它們會將 Deepfake Voice、傳統釣魚郵件、假的登入網站,甚至是簡訊釣魚(Smishing)結合在一起,形成環環相扣的複合式攻擊。例如,先發送一封看似正常的郵件,隨後再打來一通語音電話,讓整個騙局顯得更加可信。這種多層次的詐騙鋪陳,讓受害者更容易一步步掉入陷阱。
這種「組合技」的威力遠超單一攻擊,它利用了人類最原始的信任機制與心理弱點,因此成功率也大幅提升,這才是最令人擔憂的趨勢。
四、深入剖析:近年來 AI 語音詐騙的關鍵案例及其警示
為了讓讀者更具體地理解 AI 語音詐騙的樣貌和影響,我們將詳細剖析近年來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幾個具代表性的真實案例。這些案例涵蓋了企業、政府和個人層面,展現了詐騙手法的多樣性、複雜性以及其造成的巨大損失。
1. 企業營運層面的衝擊
企業往往是詐騙集團的高價值目標,因為其資金流動量大,且內部層級關係可能成為社交工程的破口。
a. 日本山形鐵道企業帳戶遭竊案:複合式攻擊的典範
這是一個發生在日本,手法極其縝密且環環相扣的企業詐騙案例,充分展現了詐騙集團的「耐心」與「專業」:
- 初始接觸點:詐騙集團首先使用自動語音(Automated Voice Response, AVR)系統撥打電話至山形鐵道公司。這種自動語音預錄的語音會假冒成該公司的合作銀行客服,告知公司的網路銀行帳戶存在「安全問題」,需要「緊急更新或處理」。這種開場白旨在瞬間製造一種緊張、急迫的氛圍,促使接聽者產生恐慌並急於解決問題。
- 轉接與信任建立:隨後,自動語音會引導接聽電話的員工「轉接給真人客服」以協助處理。此時,一名由詐騙集團成員假冒的真人客服上場,他會表現得非常專業且耐心,開始與負責財務或會計的職員溝通。這位「假客服」會先核對一些看似正常的公司基本資料,例如公司名稱、電話等公開資訊,讓職員誤以為對方真的是銀行人員,從而建立初步的信任關係。
- 騙取敏感資訊的鋪墊:在取得信任後,假客服會聲稱需要寄送一些「安全驗證文件」或「最新的安全升級連結」給公司,以此順勢騙取公司的電子郵件地址。這一步是關鍵,因為傳統的釣魚郵件往往容易被企業的垃圾郵件過濾器攔截,但透過語音通話建立信任後再索取郵件地址,成功率會大大提高。
- 釣魚陷阱的部署:一旦拿到電子郵件地址,詐騙集團便會立刻發送一封精心設計的釣魚郵件。這封郵件通常偽裝成銀行官方通知,內含一個看起來高度相似銀行官方網站的連結。同時,假客服可能仍保持通話,持續施壓並引導職員點擊郵件中的連結,並在那個假的釣魚網站上,輸入公司的網路銀行帳號和密碼。此時,職員已經在詐騙者的引導下,進入了精心佈置的陷阱。
- 繞過雙重驗證(OTP):最令人髮指的是,若該公司的網路銀行帳戶需要使用 OTP(一次性密碼產生器,One-Time Password)或手機簡訊驗證碼(SMS OTP)才能登入或轉帳,這位假客服竟然能在電話中直接引導員工操作 OTP 硬體設備,要求員工將產生的一次性密碼唸出來,或者直接輸入到假的釣魚網站中。這種手把手的「教學」,使得企業最核心的資安防線——雙重驗證,也形同虛設。
- 最終結果:整個過程結合了自動語音製造急迫感、假真人客服建立信任、釣魚郵件傳送惡意連結、釣魚網站騙取帳密,甚至成功繞過或騙走 OTP 驗證。這是一個完美的複合式攻擊典範,其環環相扣的設計,讓受害者在單一步驟中極難察覺異常。最終,詐騙集團成功地直接盜走了企業帳戶裡的鉅額資金。
b. 阿聯酋企業主被詐騙 3500 萬美元:CFO Deepfake 語音詐騙的經典範例
這是一個震驚全球的重大詐騙案,直接證明了 Deepfake 語音在企業高層間造成的巨大破壞力:
- 詐騙背景:2020 年,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的一家建築公司遭受了嚴重的詐騙。該公司的總監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聲稱是該公司的首席財務長(CFO),並且擁有極為相似的聲音。
- Deepfake 的應用:詐騙者利用 AI 技術深度偽造了 CFO 的聲音,其語音、語調甚至口音都與真實的 CFO 幾乎一模一樣。
- 詐騙內容:在電話中,「假 CFO」聲稱公司正在進行一項極為機密的收購案,需要一筆巨額資金進行緊急交易。為了增加可信度,詐騙者甚至偽造了相關的法律文件和電子郵件,包括一家假律師事務所的郵件,指示受害者進行轉帳。
- 誘導轉帳:在偽造聲音和文件的雙重攻勢下,該總監深信不疑,並按照指示進行了一系列總計約 3500 萬美元的轉帳,將款項匯入了多個詐騙集團控制的帳戶。
- 結果與影響:直到款項匯出後,公司內部才發現這筆巨額資金的去向異常,最終報警。警方調查後確認,這是一起典型的 Deepfake 語音詐騙案。此案成為 Deepfake 語音詐騙領域的一個經典案例,突顯了企業在面對高層語音指令時,必須建立更為嚴格的驗證機制,不能僅憑聲音判斷。這也印證了安全公司 Pindrop 創始人兼 CEO Vijay Balasubramaniyan 所言:「當你無法信任聲音,信任鏈就斷裂了。」(”When you can’t trust the voice, the chain of trust breaks.”)
c. 英國能源公司總裁遭騙 24 萬美元:AI 模仿 CEO 語音指示轉帳
此案例發生在 2019 年,是早期 AI 語音詐騙成功的典型案例之一,雖然金額相對較小,但其手法極具代表性:
- 目標鎖定:一家總部位於英國的德國能源公司,其總裁成為了詐騙的目標。
- Deepfake 語音:詐騙者利用 AI 技術精確模仿了該能源公司德國母公司 CEO 的聲音,包括其輕微的德國口音和語調。
- 緊急指令:詐騙電話撥給了英國分公司的總裁。電話中,「假 CEO」語氣急促,聲稱公司急需將一筆款項轉給一家匈牙利供應商,且這筆交易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以避免延誤。他強調這筆交易的「緊急性」和「機密性」。
- 兩階段詐騙:總裁在第一時間進行了約 **22 萬歐元(約 24 萬美元)**的轉帳。幾分鐘後,他又接到第二通電話,再次是「假 CEO」的聲音,聲稱匈牙利供應商還未收到款項,需要再次轉帳。幸運的是,總裁在第二通電話時察覺到些許不對勁,因為「假 CEO」表示後續款項將由「保險公司」支付,而非公司直接支付,這與正常的業務流程不符。
- 結果與警示:雖然第二筆詐騙未能成功,但第一筆款項仍被騙走。此案的成功證明,即使是相對較早期的 AI 語音技術,只要結合精準的社交工程,就能成功騙過專業的企業高層。這讓企業不得不重新思考其內部的資金流轉審批流程,並將語音驗證納入風險評估範圍。
2. 政府與政治層面的滲透
政治人物和政府機構因其影響力和掌握的敏感資訊,也成為 Deepfake 攻擊的重要目標,這些攻擊不僅關乎財產,更可能影響國家安全和輿論導向。
a. 義大利國防部長聲音偽冒案:利用公眾人物權威進行詐騙
- 手法:攻擊者使用 AI 技術偽冒了義大利國防部長的聲音,並以此身份聯繫多位知名的企業家。這類詐騙的目標顯然是利用公眾人物的權威和影響力來建立信任。
- 誘騙理由:他們編造了一個極具戲劇性的「緊急理由」,聲稱需要「秘密資金」去營救一位在國外被綁架的記者。這種理由具有極高的情感衝擊力和道德壓力,讓人難以拒絕。
- 結果:儘管理由聽起來有些荒誕,但由於聲音的極高擬真度和所營造的緊急機密氛圍,竟然成功騙到了一位石油大亨,使其匯出了將近 100 萬歐元。此案表明,即使是看似誇張的劇情,只要披上「權威聲音」的外衣,仍能成功誘導受害者。
b. 美國 FBI 揭露白宮高層幕僚長被駭案:結合通訊錄與簡訊釣魚
- 入侵途徑: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曾揭露一起案件,駭客成功駭入了白宮一位高層幕僚長的私人手機。這很可能是藉由惡意軟體或魚叉式釣魚攻擊實現,目的在於取得其手機中的聯絡人名單。
- 複合攻擊:隨後,這些駭客不僅利用 AI 技術偽冒了這位幕僚長的聲音,還結合了簡訊釣魚 (Smishing) 手法。他們向這位幕僚長通訊錄中,包括參議員、州長這些政界重要人物,發送了帶有惡意連結或直接索取資訊的詐騙簡訊。
- 潛在危害:想像一下,當你身為資深政治人物,收到一則看似你熟悉的白宮高層傳來的簡訊,要求點擊連結或回覆資訊後,其後果可能是不堪設想的機密洩露、敏感數據外洩,甚至會被用於進一步的影響力操作。此案例凸顯了高層人士個人設備資安的重要性,因為它們往往是通往更高價值目標的跳板。
c.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Deepfake 假投降影片:資訊戰與國安威脅
雖然這是一個 Deepfake 視訊而非純語音詐騙,但它充分展示了深度偽造技術在國家安全和資訊戰層面的巨大威脅,其核心也是偽造聲音與影像。
- 事件背景:2022 年俄烏戰爭爆發初期,一段看似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發表「投降」言論的影片在網路上流傳。影片中,澤倫斯基的臉部動作僵硬不自然,語音也略顯怪異。
- Deepfake 識別:儘管該 Deepfake 影片的製作相對粗糙,很快就被識別為偽造,並被烏克蘭官方迅速闢謠。澤倫斯基本人也發布了一段真實影片反駁。
- 影響與警示:此事件表明,Deepfake 技術已被應用於資訊戰和認知作戰。其目的並非直接騙取錢財,而是試圖打擊士氣、散佈虛假資訊、製造混亂,甚至影響國家戰略決策。這警示各國政府和媒體,必須建立快速識別和應對 Deepfake 資訊戰的能力。國防部資安長 Mieke Eoyang 曾指出:「深度偽造是對民主進程的直接威脅。」(”Deepfakes are a direct threat to democratic processes.”)
3. 個人與家庭層面的危害
AI 語音詐騙不僅影響企業和政府,也正迅速滲透到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利用親情和恐懼進行詐騙。
a. 加拿大母親接到 Deepfake 假兒子求助電話:親情勒索的極致
- 詐騙手法:2023 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的一位母親接到一通電話,來電者聲稱是她的兒子,語氣聽起來非常痛苦和恐慌。
- Deepfake 語音的逼真:儘管兒子在電話中聲音略帶鼻音(詐騙者可能以此掩蓋 Deepfake 語音的不完美),但其語氣、聲音特徵與她兒子的聲音極為相似,讓這位母親深信不疑。
- 緊急求助:電話中,「假兒子」聲稱自己遭遇車禍,被警方逮捕,急需一筆錢來繳納保釋金,並再三強調情況緊急,不能告訴其他人。
- 結果:這位母親在情急之下,並未進行二次確認,直接按照指示將約 **2.1 萬加元(約 1.5 萬美元)**匯給了詐騙集團。事後與兒子本人確認,才發現是一場騙局。此案例凸顯了 AI 語音詐騙在情感勒索方面的巨大潛力,利用父母對子女的愛與擔憂,讓人失去理性判斷。
b. 美國老人接到孫子 AI 聲音求保釋金:新型「祖父母詐騙」
「祖父母詐騙」是一種常見的詐騙手法,詐騙者冒充孫子或孫女,聲稱遇到急難(如被捕、車禍、生病)急需用錢。現在,AI 語音偽冒讓這種詐騙更加難以防範:
- 舊瓶新酒:在美國,多個州都出現了利用 Deepfake 語音進行的「祖父母詐騙」新變種。詐騙者會先從社群媒體或其他公開來源獲取目標孫輩的語音片段。
- Deepfake 應用:隨後,他們會利用 AI 生成孫子的聲音,撥打電話給祖父母,聲稱自己被捕,需要「緊急保釋金」。電話中,孫子的聲音會聽起來焦慮、哭泣,讓祖父母心疼不已。
- 誘導操作:詐騙者會進一步誘導祖父母前往銀行電匯,或購買禮品卡(例如 Google Play 或 iTunes 卡)並提供卡密。禮品卡難以追蹤,是詐騙集團偏好的收款方式。
- 結果:由於聲音極度逼真,許多老年人難以辨別,導致畢生積蓄被騙走。這種詐騙利用了老年人對親情的關愛和對新技術的不熟悉,是極為殘忍的攻擊。
c. 台灣民眾面臨 AI 假檢察官、假客服新變種:本土化威脅
台灣的詐騙手法向來多元,AI 技術的引入更是讓詐騙手段升級,針對台灣民眾的詐騙案例也層出不窮:
- 假檢警詐騙升級:傳統的「假檢警」詐騙(冒充檢察官、警察聲稱你涉嫌洗錢、詐保等,要求你將錢匯入「監管帳戶」)已在台灣行之有年。現在,詐騙者可能利用 AI 語音偽冒技術,模仿檢察官或警察的語氣,甚至結合某位檢察官的公開錄音片段,讓電話內容更具威信力,讓人難以懷疑其官方身份。
- 假客服、假電信公司詐騙:除了上述的日本案例,台灣民眾也常接到假冒銀行客服、電信公司(如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或快遞公司的電話,聲稱「您的帳戶異常」、「有包裹未領」、「欠繳費用」。這些電話可能也會開始使用 AI 語音,模仿特定客服的腔調或語氣,讓詐騙更具迷惑性。特別是當來電顯示被竄改為官方號碼時,配合 AI 語音,更讓民眾防不勝防。
- 應對現狀:台灣警政署反詐騙專線 165 持續接到類似的報案,但許多民眾仍因輕信電話內容而受騙。這強調了普及資安知識和強化防詐宣導的緊迫性。
「每一個被曝光的詐騙案例,都是一聲警鐘。別讓自己成為下一個案例,學會辨別,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影響資安 溫馨提醒
五、挑戰傳統:為何我們對聲音的信任正被科技侵蝕?
「耳聽為憑」曾是我們辨識真偽的重要依據,但如今,這句話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何 AI 語音詐騙會如此難以防範?這與技術演進和人類固有弱點息息相關。
1. 技術下放:從高階目標到你我身邊的普羅威脅
你或許會認為,上述案例都是針對大公司、有錢人或政府高官,身為普通上班族或小職員的你,會不會離這些威脅很遠?答案是:一點都不遠,而且關係非常大。
「今日的尖端技術,明日就可能普及至普羅大眾。詐騙集團的目標,永遠是收益最大化,而你,也可能成為目標之一。」—— 影響資安
- 技術門檻降低:用於攻擊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的高階 AI 技術和手法,並不會停留在高端層面。隨著開源工具的增多、雲端運算能力的普及,以及資料集(Data Set)的豐富,訓練 AI 語音模型的技術門檻正快速降低,成本也越來越便宜。這意味著,過去只有資金雄厚或技術能力強大的詐騙集團才能使用的技術,現在可能只需具備基本網路技能的個人或小型犯罪團夥就能夠利用。
- 目標不再遙遠:詐騙者可能不需要偽冒總統或大型企業 CEO 的聲音。他們可能只需要偽冒你的直屬主管、部門同事,甚至是家人的聲音,就能騙取你的個人帳號密碼,或是誘導你轉帳幾千、幾萬元。這類小額但頻繁的詐騙,更容易發生在你我身邊,且因為金額相對較小,受害者可能更難以警覺。詐騙集團往往會利用社會工程學中的「廣撒網」策略,大量撥打電話或發送訊息,即便成功率低,基於龐大的基數也能獲得可觀的收益。
2. 人性弱點:資安防護的最後一道關卡與心理學剖析
傳統的資安教育,例如「小心釣魚郵件,不要亂點不明連結」,固然重要,但已不足以應對當前語音詐騙的挑戰。當威脅從冰冷的文字變成有溫度、有情緒的聲音時,我們的人性弱點就成了攻擊者最容易突破的防線。美國資安專家 Bruce Schneier 曾說:「技術問題大多有技術解決方案。但社會工程的唯一解決方案是意識和訓練。」(“Most technology problems have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But the only solution to social engineering is awareness and training.”)。
- 對權威的服從 (Obedience to Authority):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天生傾向於服從權威。當你聽到老闆、主管、政府官員或銀行經理的聲音,你可能會潛意識地降低質疑,因為挑戰權威通常會帶來壓力或潛在的負面後果。AI 模仿這些權威聲音,正是利用了這種心理傾向,讓受害者在指令面前感到無力反駁。
- 對信任的依賴 (Reliance on Trust):聲音作為一種親密的溝通方式,承載著信任。當電話那頭傳來你所信任的人(親友、同事)的聲音時,你的心防會自然而然地卸下。詐騙者正是利用這種信任,讓受害者認為對方是在真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誘導他們提供敏感資訊或執行危險操作。
- 急迫感與壓力 (Urgency and Stress):詐騙者會刻意製造極度的「急迫感」,例如聲稱「你的帳戶即將被鎖定!」、「這筆交易必須立刻完成!」、「你只有五分鐘時間!」在這種高壓情境下,人的大腦會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理性分析能力大幅下降,更容易做出倉促、非理性的決策,這正是詐騙者所期望的結果。
- 情感勒索與同理心 (Emotional Blackmail and Empathy):對於親友之間的詐騙,攻擊者會利用情感連結進行「情感勒索」。當你聽到家人(例如孩子、孫子)聲音焦急地求助,聲稱自己身陷囹圄、遭遇車禍或急需醫藥費時,出於愛和關懷,你很可能會立即採取行動,而忽略了核實的必要性。這種對人類基本情感的利用,是 AI 語音詐騙最殘忍的一面。
3. 通訊盲點:品質不佳掩蓋了偽冒痕跡的危險
另一個微妙但關鍵的點是,我們對於通話品質的容忍度。在日常生活中,電話收訊不好、網路視訊斷斷續續、聲音偶爾有點失真,是不是已經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
「有時候,背景雜訊和通話延遲,不是收訊不良,而是詐騙者最好的掩護。」—— 影響資安 提醒您
這種習慣性容忍,恰恰給了 AI 偽冒聲音可乘之機。即使 AI 模仿的聲音不是百分之百完美,帶有一些細微的瑕疵或不自然的轉折(例如語調的生硬、不自然的停頓、口音的不連貫),我們也可能因為:
- 習慣性合理化:將這些輕微的異常歸因於「收訊不良」、「網路延遲」、「對方感冒了」等常見原因,從而自動將這些可能是偽冒的跡象「合理化」或「忽略」。
- 心理預期:當你預期接到的是某人電話時,大腦會自動補齊並解讀聲音,讓其符合你的預期,即使實際存在微小差異。
- 刻意製造干擾:詐騙者甚至可能刻意製造不佳的通訊環境(例如在背景播放雜訊、假裝信號不好),以掩蓋 Deepfake 語音的不完美之處,進一步降低被識破的風險。
綜合來說,這些手法之所以與一般人關係重大,是因為技術會下放,且它攻擊的是我們更深層的信任機制和心理弱點,傳統的防護方法不一定擋得住。
六、築起防線:零信任策略與實用應對措施
面對如此複雜且隱蔽的威脅,我們是否就束手無策?當然不。關鍵在於我們要建立一種全新的心態和防護策略——零信任 (Zero Trust)。

1. 零信任核心:永不信任,一律驗證 (Never Trust, Always Verify) 的理念與實踐
「在數位時代,信任是種奢侈品,驗證才是真黃金。」—— 影響資安
零信任 的核心精神並非讓你懷疑一切、不相信任何人,而是要求你永不預設任何請求是真實可信的,而必須對所有請求進行驗證。這是一種基於「假設已經被入侵」的前提而設計的安全模型。無論對方是誰,無論他聽起來、看起來多像你認識的人,只要這個請求有任何不尋常之處,特別是涉及到以下敏感資訊或操作時,你都必須主動去驗證它的真偽:
- 金錢交易:任何要求轉帳、匯款、付款、提供銀行帳戶資訊或信用卡號的請求。
- 帳號密碼:任何要求提供網站、應用程式、電子郵件、社交媒體等平台的帳號、密碼或驗證碼的請求。
- 個人資料:任何要求提供身份證字號、護照號碼、住址、生日、電話號碼等敏感個人資訊的請求。
- 系統操作:任何要求遠端控制你的電腦、點擊不明連結、下載或安裝可疑軟體,或修改系統設定的請求。
2. 實踐零信任:多重管道驗證的藝術與企業內部機制建立
那麼,具體該如何主動驗證呢?最關鍵的一點是:透過獨立於你收到請求的「第二管道」去確認。
| 情境 | 錯誤做法(掉入陷阱) | 零信任做法(安全驗證) |
| 老闆電話緊急要求匯款 | 直接回撥他打來的號碼或直接匯款。 | 先冷靜掛掉電話。找出手機通訊錄中原先儲存的老闆電話號碼,或透過**公司內部通訊軟體(如 Teams、Slack)**直接打給老闆本人確認:「老闆,您剛是否有來電要求匯款?」 |
| 自稱銀行客服要求核對資料 | 直接在電話中提供帳戶資訊或執行操作。 | 掛掉電話。自行上網查詢該銀行的官方客服電話(注意防範假的客服電話),再撥打過去詢問是否有此情況。 |
| 陌生訊息或視訊要求敏感操作 | 點擊連結、下載附件、輸入資料。 | 絕不點擊任何不明連結或下載附件。獨立撥打官方號碼或透過官方網站聯絡對方,詢問是否有此訊息或視訊。若為視訊會議,可先要求對方做一個特定手勢或回答一個只有彼此知道的問題。 |
| 親友急需用錢的訊息或電話 | 馬上轉帳或告知銀行資料。 | 立刻撥打親友本人「真實」的電話號碼(非詐騙者使用的號碼),或透過其他親屬、共同朋友協助聯繫並確認。若對方聲稱手機遺失或不便通話,應更加警覺。 |
對於企業而言,建立更完善的內部零信任機制至關重要:
- 多因子驗證 (MFA):在所有敏感系統和應用程式上強制啟用多因子驗證,即便密碼洩露,攻擊者也難以登入。
- 嚴格的財務審批流程:對於所有金額較大的轉帳請求,必須經過多層級的核准,並且要求電話與書面(郵件)同步確認,甚至需要不同部門主管的交叉驗證。
- 內部溝通協議:制定清晰的內部溝通協議,例如在涉及敏感指令時,必須使用特定的溝通渠道或約定的通關密語。
- 員工資安教育:定期舉辦針對 AI 語音詐騙的專門培訓,提高員工的警覺性和辨識能力,強調「多疑」是保護公司財產的必要態度。
3. 建立專屬「通關密語」:家庭與親密關係的保護傘與實用範例
對於非常親近、非常重要的人,例如家人、伴侶或是公司裡關係最密切的主管或同事,你可以考慮一個更具個人化的防範方法:事先約定一個簡單的「通關密語」。
「一句暗語,可能是你抵禦情感詐騙的最後一道防線。這不是不信任,而是愛的保護。」—— 影響資安 溫暖提醒
- 通關密語的設計:
- 簡單易記,只有彼此知道:可以是你們之間的一個小問題、小暱稱,或是一句約定好的話。例如:「我們家貓叫什麼名字?」、「上次我們去的那家餐廳叫什麼?」、「我的生日是什麼?」
- 不定期更換:為增加安全性,可與家人或親近同事約定不定期更換密語。
- 避開公開資訊:避免使用社群媒體或公開場合提及的資訊作為密語。
- 如何運用:當你接到他們打來,提出一些比較不尋常,特別是跟錢或極度緊急事件有關的請求時,你就可以突然問一下那個約定好的問題或密語。
- 如果對方答不出來:或者反應很奇怪(例如支吾其詞、顧左右而言他,甚至惱羞成怒),那很可能就是詐騙。這時應立即掛斷電話,並嘗試用你知道的、真實的管道聯繫對方本人。
- 輔助驗證:通關密語是第二管道驗證的一個輔助,它能快速判斷對方是否為本人,特別適用於親情勒索或緊急情況。
4. 科技偵測:AI 防堵 AI 的發展現況與限制
既然有 AI 可以偽造聲音,那有沒有 AI 可以偵測偽造的聲音呢?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目前資安界和學術界努力攻克的方向。
a. 聲音生物特徵識別 (Voice Biometrics)
許多資安廠商和研究機構正在開發能夠偵測 Deepfake 聲音或影像的技術。其中一項重要的技術就是聲音生物特徵識別。這項技術透過分析聲音的獨特物理特性和行為特性(例如,說話者的聲道形狀、發音方式、語速、停頓習慣、呼吸頻率等),來建立唯一的「聲紋」。
b. 語音聲紋分析技術
Deepfake 偵測技術的核心在於判斷語音是否為 AI 生成。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技術方向:
- 聲學特徵分析:分析聲音訊號中的微小異常,例如 AI 合成語音在頻譜上可能存在的不自然紋理、頻率分佈的差異,或是缺乏真實人聲特有的微小隨機性。
- 韻律分析:真實人聲的語調、語速、重音模式具有自然的流動性和變化。AI 合成語音可能在這些韻律特徵上顯得過於平滑、單調或存在不自然的轉折。
- 背景噪音與環境分析:Deepfake 語音在生成時,往往難以完美地模擬真實環境中的背景噪音、迴響或錄音設備的細微雜訊。偵測工具可以尋找這些環境聲學特徵的不一致性。
- 唇語與聲音同步分析(針對 Deepfake 視訊):在 Deepfake 視訊中,雖然影像和聲音都經過偽造,但若兩者不是由同一個模型同步生成,或生成技術不夠精湛,則可能出現唇語與聲音不同步、臉部表情僵硬或不自然等破綻。
- 區塊鏈與數位簽章技術:一些前瞻性的方案提出,可以在音訊或視訊原始錄製時加入數位簽章或上傳至區塊鏈,以證明其真實性。但這需要內容創作者的廣泛採納。
c. 潛在的挑戰與展望
然而,說實在的,目前這些偵測技術還在快速發展中,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偽造的 AI 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不斷學習並彌補其在音訊瑕疵上的弱點。這是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偵測技術需要不斷迭代才能跟上偽造技術的步伐。
「依賴技術是進步的表現,但過度依賴技術卻可能是危機的開始。人,終究是資安防線的核心。」—— 影響資安 重申
因此,現階段我們不能完全依賴科技來幫我們判斷。最終、最好的防線還是來自我們每一個人:
- 警覺心:對任何不尋常的請求保持高度警覺。
- 停、看、聽、查證的習慣:在行動前多一份質疑、多一個確認。
七、表格整理:AI 語音詐騙的常見手法與防範對策速查
為了方便讀者快速查閱和記憶,我們將 AI 語音詐騙的常見手法、詐騙目的和對應的防範對策整理成以下表格:
| 詐騙手法 | 詐騙目的 | 詐騙情境範例 | 防範對策 (零信任原則) |
| Vishing (語音釣魚) | 騙取個人/企業敏感資訊、誘導轉帳 | 假冒銀行客服稱帳戶異常;假冒電信公司稱欠費;假冒政府機關稱涉案。 | 1. 主動查詢官方電話並回撥確認。<br>2. 絕不在電話中透露敏感資訊。<br>3. 遇到不明來電,直接掛斷。 |
| Deepfake Voice (聲音偽冒) | 模仿高層/親友,誘導大額轉帳、洩密 | 假冒老闆聲音要求緊急匯款;假冒家人聲音稱遇難求助;假冒政府官員要求匯款「秘密資金」。 | 1. 執行「第二管道」驗證:透過已知真實號碼或內部通訊系統聯繫本人確認。<br>2. 啟用通關密語:與家人/親密同事約定特殊密語。<br>3. 對語音中的異常(語氣、口音、背景音)保持警覺。 |
| Deepfake Video (視訊偽冒) | 模仿高層/名人,誘導轉帳、資訊戰 | 假冒 CEO 進行視訊會議,指示機密交易;偽造國家領導人發表不實言論。 | 1. 要求進行特定動作(如揮手、唸出當天日期)以驗證真人。<br>2. 注意影像清晰度、眼神、唇語同步等細節。<br>3. 視訊會議後,仍需透過非視訊管道再次確認敏感指令。 |
| Smishing (簡訊釣魚) | 散佈惡意連結、獲取資訊、誘導回撥 | 假冒銀行、快遞公司發送帶有釣魚連結的簡訊;冒充親友發送求助簡訊。 | 1. 絕不點擊不明簡訊中的連結。<br>2. 收到簡訊後,獨立查證官方網站或客服電話。<br>3. 對異常短網址或催促簡訊保持高度警惕。 |
| 複合式攻擊 | 多重手段組合,提高詐騙成功率 | 先假冒客服電話建立信任,後發送釣魚郵件;或結合 Deepfake 語音與簡訊。 | 1. 全方位零信任思維:不論任何管道的請求,只要涉及敏感資訊或操作,都必須主動驗證。<br>2. 建立企業級的資安規範與審批流程。<br>3. 持續進行資安教育和情境演練。 |
八、常見問答 (FAQ):關於 AI 語音詐騙,你可能想知道的
以下是一些關於 AI 語音詐騙,消費者或企業在採用我們服務前可能常見的疑問:
Q1:我如何判斷一通電話是不是 AI 語音偽造的?
A1:AI 語音雖然逼真,但仍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破綻:
- 語氣缺乏情感或過於平穩:真實人聲在對話中會有自然的情緒起伏,AI 可能會顯得較為機械。
- 不自然的停頓或呼吸聲:AI 語音在生成時,可能在語句間的停頓、呼吸聲處理上不夠自然。
- 口音突然改變或不連貫:如果電話中對方口音與你認知的不符,或在對話中突然改變,需特別留意。
- 背景噪音的不一致:若對方聲稱在嘈雜環境,但聲音卻異常清晰,或背景噪音與對話內容不符。
- 重複的語句或缺乏即時反應:AI 可能會重複某些短語,或在你的臨時提問時反應遲鈍。然而,最保險的做法仍然是透過「第二管道」獨立驗證。
Q2:如果我已經提供了敏感資訊或轉帳了,該怎麼辦?
A2:立即採取行動!
- 報警:立即撥打當地警察局電話報案,並提供所有相關細節(如詐騙者電話、轉帳帳號、通話錄音、簡訊內容等)。在台灣,可撥打165 反詐騙專線。
- 聯繫銀行:立即聯繫您的銀行,說明情況並嘗試止付或追回款項。時間是關鍵!
- 更改密碼:如果您提供了帳號密碼,請立即更改所有相關帳戶的密碼。
- 通知親友和公司:通知可能受影響的親友或公司同事,提醒他們注意防範。
Q3:企業如何為員工提供有效的 AI 語音詐騙防範培訓?
A3:
- 情境模擬演練:定期進行模擬 AI 語音詐騙的電話或視訊演練,讓員工親身體驗並練習應對流程。
- 零信任原則宣導:將「永不信任,一律驗證」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
- 明確溝通協議:制定並實施清晰的財務審批流程和敏感資訊傳達協議。
- 提供快速驗證渠道:確保員工知道在緊急情況下,如何快速、安全地透過第二管道聯繫到高層或相關負責人。
- 案例分析:分享最新詐騙案例,警示員工。
Q4:AI 偵測技術未來是否能完全解決 Deepfake 語音詐騙?
A4:AI 偵測技術確實發展迅速,但這是一場持續的軍備競賽。雖然偵測工具會越來越精準,但生成 Deepfake 的技術也會不斷演進。因此,完全依賴技術解決問題並不現實。人類的警覺心、批判性思維和實踐零信任原則,將始終是最終且最堅固的防線。
Q5:我個人的聲音資料在網路上很多,會不會很容易被 Deepfake 模仿?
A5:是的,如果您在社群媒體、公開演講、Podcast 或其他公開平台上有大量的語音內容,您的聲音被採集並用於 Deepfake 的風險就會相對較高。建議:
- 審慎公開語音內容:思考在網路上公開語音內容的必要性。
- 提高警覺:意識到自己的聲音可能被利用,因此在接到可疑電話時更要加倍小心。
- 定期更新密碼並啟用多因子驗證。
九、【影響資安】的承諾:守護您的數位語音安全
在 AI 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聲音不再是信任的絕對憑證,詐騙集團的「聲」東擊西,正考驗著每個人對資安的警覺與判斷。面對這場無聲的戰役,【影響資安】深知,唯有以專業為盾,以科技為矛,方能為您築起堅不可摧的數位堡壘。我們提供領先的資安解決方案,包括但不限於資安培訓課程、風險評估服務、企業內部安全政策建置與應急響應規劃,協助您與您的企業建立起全面的防禦機制。
「聲音可以被模仿,但信任絕不容偽造。讓【影響資安】成為您在數位迷霧中的燈塔,共同抵禦語音詐騙的威脅!」
立即聯繫【影響資安】,為您的聲音,建立最堅固的防線!
💡 想要偵測企業或公司網站有什麼資安漏洞嗎?
📝 【立即填寫諮詢表單】我們收到後將與您聯繫。
立即與我們聯繫,由專業團隊為您量身打造屬於您的安全堡壘。
LINE:@694bfnvw
📧 Email:effectstudio.service@gmail.com
📞 電話:02-2627-0277
🔐專屬您的客製化資安防護 —
我們提供不只是防禦,更是數位韌性打造
資安不是等出事才處理,而是該依據每間企業的特性提早佈局。
在數位時代,資安不再只是「大企業」的專利,而是每個品牌都必須重視的底層競爭力。
我們深知,每一家企業的規模、產業環境與運作流程都截然不同,
我們能協助您重新盤點體質,從風險控管、技術部署到團隊培訓,
全方位強化企業抗壓能力,打造只屬於您公司的資安防護方案,從今天開始降低未爆彈風險。
不只防止攻擊,更能在變局中穩健前行,邁向數位未來。
為什麼選擇我們?

✅ 量身打造,精準對應您的風險與需求
我們不提供千篇一律的方案,而是深入了解您的業務與系統架構,設計專屬的防護藍圖。
✅ 細緻專業,從技術到人員全方位防護
結合最新科技與實務經驗,不僅守住系統,更提升整體資安韌性。
✅ 透明溝通,專人服務無縫對接
每一步都有專屬顧問協助,確保您能理解每項風險與解決方案。
本文由影響視覺科技資安專家團隊撰寫,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資安知識分享,請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