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摘要
在人手一機的數位時代,智慧型手機已從單純的通訊工具,搖身一變成為我們生活的數位分身,承載著最私密且關鍵的個人資訊。然而,這扇通往便利世界的「任意門」,也成了駭客窺探、入侵的「任意門」。本文將深入揭露手機資安所面臨的無國界威脅,探討駭客如何利用各種手法,從應用程式漏洞、惡意軟體到電信劫持,將我們的行動設備變成他們操控的傀儡,導致全民面臨資料外洩、財產損失甚至人身安全受威脅的危機。我們將從專業角度剖析攻擊技術、闡釋重要資安概念,並提供一套全面性的防禦策略,旨在提升讀者的資安意識與實踐能力,最終強化行動裝置的防護,避免淪為無國界攻擊下的受害者。
第一章:行動裝置:駭客的「任意門」?
在21世紀,智慧型手機已超越其最初的通訊功能,躍升為我們生活、工作與社交的核心中樞。從起床鬧鐘到深夜冥想,從金融交易到健康監測,從社交互動到遠端辦公,手機無疑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數位分身」。據統計,全球智慧型手機用戶已突破數十億,平均每人每天觸碰手機數百次,這個隨身攜帶的微型電腦,正默默記錄並處理著我們最寶貴的個人數據。
手機:不再只是通訊工具
回溯過往,手機僅限於語音通話與簡訊功能。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與行動網路的普及,它不僅整合了相機、電腦、錢包、導航、健康追蹤器等多種功能,更成為連接物聯網設備、控制智慧家居、進行無卡支付的萬用工具。我們將越來越多的生活細節託付給手機,這也意味著手機一旦失守,所帶來的資安風險將是前所未有的全面性與毀滅性。
行動資安威脅的全球化與無國界性
與傳統網路攻擊不同,針對行動裝置的攻擊更具全球化和無國界性。駭客或犯罪集團可能身處地球的另一端,透過網路發動攻擊,輕易突破地理疆界。一支惡意應用程式,可能在數小時內被全球數百萬用戶下載;一個釣魚簡訊,可以瞬間發送到數千萬支手機上。這種無國界的特性,使得行動資安威脅的應對變得更加複雜和艱鉅。這不僅是個人的問題,更是全民都將面臨的集體危機。
為何手機成為駭客新寵?
駭客之所以將目光轉向手機,主要有以下幾個關鍵原因:
- 數據寶庫: 手機儲存著大量敏感資訊,從聯絡人、照片、郵件、簡訊、行事曆,到銀行App、支付App的登錄憑證,甚至健康數據和生物辨識資訊(指紋、臉部)。這些都是駭客眼中的金礦。
- 易感性高: 相較於電腦,許多手機用戶對資安防護意識較低,常會輕易點擊不明連結、下載非官方App,或是連接不安全的公共Wi-Fi。
- 常開機與高連網性: 手機幾乎全天候開機並保持連網,為駭客提供了持續性的攻擊視窗。
- 感測器與權限: 手機內建多種感測器(GPS、麥克風、鏡頭),且應用程式常要求各種權限。一旦App被入侵或本身就是惡意的,這些權限就成了駭客竊取資訊、監控活動的「任意門」。
- 軟體更新滯後: 部分用戶或手機製造商可能未能及時推送或安裝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更新,導致已知漏洞長期存在,成為駭客的入侵點。
第二章:潛藏的危機:手機資安威脅解析
駭客入侵手機的方式多元且隱蔽,他們利用各種技術和心理學策略,滲透我們的行動生活。

惡意應用程式:潛伏在你身邊的數位間諜
惡意應用程式(Malicious Apps)是手機最常見的威脅之一。這些App偽裝成正常的工具、遊戲、生產力App甚至資安App,一旦下載安裝,便會在背景竊取個人資訊、發送高額簡訊、顯示惡意廣告、甚至操控手機進行詐騙行為。
名詞釋義:
- 惡意應用程式: 想像它是一個穿著羊皮的狼。它看起來像一個無害、甚至有用的App(比如手電筒、天氣預報、小遊戲),但它真正的目的卻是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竊取你的照片、訊息、銀行帳號密碼,甚至在你手機上安裝後門,成為駭客遠端操控你的「數位間諜」。
- App商店: 官方App商店(如Google Play Store和Apple App Store)雖然有審核機制,但惡意App仍可能透過偽裝或繞過審核的方式上架。而第三方App商店或從不明來源下載的App,其風險則更高。
釣魚與簡訊詐騙:手機上的社會工程
社會工程攻擊在行動裝置上同樣盛行。透過偽裝成銀行、電信公司、政府機關、物流公司甚至親友的釣魚簡訊(Smishing)或釣魚郵件(Phishing),誘騙用戶點擊惡意連結、輸入個人資料或下載病毒。這些連結可能導向與官方網站高度相似的釣魚頁面,一旦輸入帳號密碼,即刻被竊取。
Wi-Fi 安全漏洞:公共網絡的陷阱
在咖啡館、機場或商場等地提供的免費公共Wi-Fi,往往缺乏足夠的安全防護。駭客可以輕易設定一個惡意熱點(Evil Twin),誘騙用戶連接,然後進行中間人攻擊(Man-in-the-Middle Attack, MITM)。
名詞釋義:
- 中間人攻擊(MITM): 想像你和你的銀行原本是直接對話的,但中間突然冒出一個人(駭客),他截取了你和銀行的所有對話,假扮成你和銀行進行溝通,甚至可以修改你們的對話內容,而你卻毫不知情。這就像駭客站在你和網路服務之間,監聽並篡改你的數據流。駭客可以藉此竊取你在網路上的所有通訊內容,包括登錄憑證、信用卡號碼、聊天記錄等。
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漏洞:系統本身的弱點
無論是iOS還是Android,任何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都可能存在未被發現的漏洞(Vulnerability)。駭客一旦利用這些零日漏洞(Zero-day Vulnerability),就可以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執行惡意代碼、獲取系統權限,甚至完全控制設備。這也是為什麼手機廠商和應用程式開發商會不斷推送更新的原因,這些更新通常包含修補安全漏洞的補丁。
電信業者與SIM卡劫持:從線路到身份的入侵
- SIM卡劫持: 包括 SIM Swap(SIM卡交換)和 Port-out Scam(攜碼詐騙)。詐騙者透過假冒用戶身份,向電信業者申請補辦SIM卡(SIM卡交換)或將門號攜碼至新業者(攜碼詐騙)。一旦成功,用戶的原有SIM卡將失效,而詐騙者持有新的SIM卡,即可接收用戶的簡訊和電話,進而利用簡訊驗證碼(OTP)重置用戶的銀行、社群媒體或電子郵件帳號密碼,最終盜取財產或身份。
- 基地台劫持: 駭客可能架設偽基站,模擬真實的電信基地台,誘騙手機連接,從而監聽通話、攔截簡訊,甚至發送釣魚資訊。
藍牙與NFC攻擊:近距離的危險
雖然較不常見,但藍牙和NFC(近場通訊)也可能成為攻擊媒介。駭客可利用藍牙漏洞竊取資料(Bluesnarfing)或植入惡意軟體。NFC攻擊則可能透過惡意標籤或設備,在手機觸碰時觸發惡意行為。
物聯網(IoT)裝置的連帶風險
許多智慧型手機作為物聯網裝置的控制中心,一旦手機被入侵,連接的智慧家居設備(如智慧門鎖、監控攝影機、智慧家電)也可能面臨被控制或竊取隱私的風險,這將資安威脅從虛擬世界延伸到實體生活。
第三章:駭客的入侵路徑與手法揭密
了解駭客如何實施攻擊,有助於我們更精準地防範。
應用程式層面的攻擊:從App商店到第三方安裝包
- 惡意App上架: 駭客會精心設計惡意App,使其在外觀和功能上模仿受歡迎的App,並透過優化關鍵字、購買廣告評論等方式,試圖登上官方App商店。一旦通過審核,就可能大量散佈。
- 第三方App商店/側載(Sideloading): 從非官方App商店或論壇下載的App風險極高,這些App通常未經嚴格審核,更容易包含惡意代碼。
- App權限濫用: 合法App也可能存在過度要求權限的問題。例如,一個手電筒App卻要求讀取通訊錄和麥克風權限,這就極為可疑。一旦用戶授予這些過度權限,App即可在背景進行未經授權的操作。
網路層面的攻擊:中間人攻擊與流量劫持
- 公共Wi-Fi劫持: 駭客在公共場所建立一個與合法Wi-Fi名稱相似的熱點,例如「Free_Airport_WiFi」。用戶一旦連接,其所有網路流量都將經過駭客的設備,可能被監聽、劫持或篡改。
- DNS劫持: 駭客透過篡改域名系統(DNS)設定、使用惡意軟體修改設備DNS設定、毒化DNS快取(DNS Cache Poisoning)等方式,使得用戶在瀏覽網站時,實際上被導向釣魚網站,而非真實網站。
- 網頁惡意程式碼注入: 駭客入侵合法網站,在其頁面中嵌入惡意程式碼。當用戶手機瀏覽該網頁時,惡意程式碼會自動執行,利用手機瀏覽器或作業系統漏洞進行攻擊。
系統層面的攻擊:越獄/Root與惡意韌體
- 越獄(Jailbreak)/Root: 越獄(針對iOS裝置)或Root(針對Android裝置),就像是打破了手機作業系統的「圍牆」,讓你擁有最高權限,可以自由安裝官方App商店以外的軟體、修改系統設定。但這同時也移除了原有的安全防護機制,讓手機對惡意程式而言,變成一個「不設防的城市」,駭客更容易入侵。移除手機作業系統的安全限制,雖然讓用戶能安裝更多非官方App或自訂系統,但也同時移除了原有的安全防護機制,讓手機更容易受到惡意軟體攻擊,因為這些惡意軟體可以繞過App權限檢查,直接存取系統核心。
- 惡意韌體: 駭客可能透過誘騙用戶安裝惡意韌體(Firmware),或在生產環節植入惡意代碼,使得手機從底層就存在後門,難以被傳統防毒軟體偵測。
物理層面的攻擊:設備竊取與暴力破解
- 手機竊取: 一旦手機被實體竊取,如果未設定強密碼、指紋或臉部辨識,或這些安全措施被繞過,盜竊者可以輕易存取手機中的所有數據。
- 暴力破解: 針對手機解鎖密碼或PIN碼進行暴力破解。雖然有次數限制,但透過專業設備和技術,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突破簡單的密碼。
- 數據恢復: 即使手機被重置,如果未進行安全擦除,專業人士仍有可能恢復部分數據。
勒索軟體與行動裝置:加密你的數位生活
勒索軟體不僅針對電腦,也開始侵襲行動裝置。透過惡意App或釣魚連結,勒索軟體會加密手機中的照片、影片、文件等資料,並要求受害者支付贖金才能解密。部分勒索軟體甚至會鎖定手機螢幕,讓用戶無法正常使用。
第四章:個人與企業:無國界攻擊下的全民淪陷危機
手機資安的失守,將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其影響範圍涵蓋個人生活到企業運作,從財產損失到身份認同的崩塌。
個人資訊外洩:隱私不再是秘密
手機一旦被駭,儲存在其中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電話、生日、身分證號碼、家庭成員資訊、社群媒體帳號、醫療記錄、甚至聊天記錄與私密照片,都可能被竊取。這些資訊可能被用於:
- 身份盜用: 駭客利用你的個人資料開設銀行帳戶、申請信用卡、甚至冒充你進行非法活動。
- 精準詐騙: 詐騙集團利用你的個人偏好、社交關係發動更具說服力的社會工程攻擊。
- 個人隱私被侵犯: 私密照片或對話記錄被公開,對個人聲譽和心理健康造成巨大打擊。
金融財產損失:指尖上的財富危機
行動支付、網路銀行App、加密貨幣錢包等都在手機上操作。駭客一旦取得這些App的登錄憑證或控制權,就可以:
- 盜刷信用卡/行動支付: 直接透過被入侵的手機進行消費。
- 轉移銀行存款: 登錄你的網路銀行帳戶,將資金轉移走。
- 盜取加密貨幣: 轉走你的數位資產。
- 電信帳單詐騙: 透過惡意App訂閱高價服務,產生巨額話費。
企業數據洩露:行動辦公的潛在風險
在遠端辦公和行動辦公日益普及的今天,員工常在個人手機上存取公司資料、收發公司郵件或登錄企業應用程式。一旦員工的手機被駭,可能導致:
- 商業機密外洩: 敏感客戶資料、產品設計圖、商業計畫等機密資訊落入競爭對手或駭客之手。
- 供應鏈攻擊: 駭客透過入侵企業員工手機,獲取內部資訊,進而對企業的供應商或客戶發動攻擊。
- 勒索攻擊: 企業數據被加密,導致業務中斷。
專家名言: 資安專家布魯斯·施奈爾(Bruce Schneier)曾指出:「安全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產品。」這句話在手機資安領域尤為適用。手機安全不是一勞永逸的,它需要持續的警惕、更新和管理。企業尤其需要將員工的行動裝置納入資安管理體系中。
身份盜用與聲譽損害:數位身份的崩塌
當你的手機被駭,駭客可能利用你的社交媒體帳號發布不當內容,損害你的個人聲譽;或利用你的數位身份進行非法活動,讓你背負法律責任。這種數位身份的崩塌,對個人社會關係和未來發展都會造成深遠影響。
從數據到人身:資安風險的實體延伸
極端情況下,手機資安威脅甚至可能延伸到人身安全。例如,駭客透過手機掌握你的行蹤、住家地址,甚至利用手機麥克風或鏡頭進行實時監控,這對個人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此外,被盜用的帳號或洩露的資訊可能引發網路霸凌或線下騷擾。
第五章:築起行動防線:手機資安強化策略
面對如此嚴峻的無國界攻擊,我們必須主動出擊,從個人到企業層面,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行動防線。
個人篇:養成良好數位衛生習慣
- 警惕不明連結與應用程式:
- 不點擊不明簡訊、郵件、社群訊息中的連結。 即使發送者看似熟悉,也要三思。
- App只從官方商店下載。 避免從第三方網站或不明連結下載APK/IPA安裝包。
- 仔細審查App權限。 安裝App時,若手電筒App要求讀取通訊錄或錄音,務必拒絕。只給予必要的權限。
- 定期清理不常用App。 減少風險暴露面。
- 強密碼與多因素驗證(MFA/2FA):
- 設定複雜的手機解鎖密碼/PIN碼。 搭配指紋或臉部辨識。
- 所有重要帳號(電子郵件、銀行、支付、社群媒體)啟用多因素驗證。 這是保護帳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使用密碼管理器: 協助生成和管理複雜且唯一的密碼。
- 定期更新與備份:
- 及時安裝作業系統更新和App更新。 這些更新通常包含重要的安全修補程式。
- 定期備份重要資料。 雲端備份或實體備份,以防手機遺失、損壞或被勒索軟體攻擊。
- 禁用不安全的公共Wi-Fi:
- 盡量使用行動數據。 在公共場所避免連接沒有密碼或加密的Wi-Fi熱點。
- 使用VPN(虛擬私人網路)。 在必須使用公共Wi-Fi時,開啟VPN服務,加密你的網路流量。
- 關閉Wi-Fi自動連接功能。
- 管理應用程式權限:
- 定期審查已安裝App的權限設定。 關閉不需要的權限,特別是麥克風、相機、位置資訊、通訊錄等敏感權限。
- 警惕「背景活動」權限。 部分惡意App會偽裝成正常App在背景竊取數據。
- 警惕SIM卡異常與電信詐騙:
- 定期檢查手機訊號。 若突然無訊號且長時間無法恢復,應立即聯繫電信業者。
- 警惕電話或簡訊中要求補辦SIM卡、攜碼的請求。 電信業者不會透過這些方式處理。
- 開啟電信業者提供的「停機保號」或「號碼保護」服務。 增加SIM卡補辦的驗證難度。
企業篇:全面化的行動資安管理
企業不能僅依賴員工的個人資安意識,需要系統性的管理策略。
- 制定行動裝置使用政策(BYOD政策):
- 明確規範員工使用個人行動裝置辦公的權限與責任。 包括哪些應用程式可以安裝、數據存取規範、安全更新要求等。
- 要求裝置加密。 強制員工對其手機進行全裝置加密。
- 行動裝置管理(MDM)與行動應用程式管理(MAM):
- MDM: MDM就像是企業給員工手機安裝的一個「管家App」。它能讓公司遠端管理所有員工的手機,包括強制設定密碼、加密資料、遠端鎖定或清除遺失手機上的公司數據,確保即使手機丟了,公司資料也不會外洩。部署MDM解決方案,統一管理員工的行動裝置,包括強制執行密碼政策、遠端擦除數據、限制應用程式安裝、監控設備合規性。
- MAM: MAM則是MDM的「應用程式版管家」。它專門管理企業App和數據,即使員工手機未被MDM完全控制,MAM也能確保公司App內的數據是加密的、獨立的,並且可以被遠端擦除,避免公司資料和個人資料混淆洩露。針對特定的企業應用程式進行安全管理,隔離企業數據與個人數據,確保企業數據的安全性。
- 安全沙箱與虛擬化技術:
- 在手機上創建一個獨立的安全環境(沙箱),用於處理敏感的企業數據和應用程式,與個人數據和App隔離。
- 利用虛擬化技術,在手機上創建一個虛擬的工作空間,確保企業數據的安全性。
- 員工資安教育與模擬演練:
- 定期進行手機資安專題培訓。 強調釣魚簡訊、惡意App、公共Wi-Fi風險等。
- 模擬釣魚簡訊和惡意App安裝演練。 測試員工的警覺性,並提供即時反饋。
- 資安事件應變計畫:
- 建立行動裝置資安事件響應流程。 一旦發現員工手機被入侵或遺失,能迅速啟動應變機制,包括遠端鎖定/清除、數據恢復、取證調查等。
- 與資安服務廠商合作。 在複雜情況下,尋求專業的外部資安團隊支援。
第六章:讀者常見疑問與解答(FAQ)
Q1: 我的手機已經越獄/Root了,會有哪些資安風險?
A1: 越獄(iOS)或Root(Android)操作會移除手機作業系統原有的安全限制和保護機制。這意味著:
- 更容易感染惡意軟體: 惡意應用程式可以繞過系統權限檢查,直接存取核心系統或用戶數據。
- 無法獲得官方安全更新: 越獄/Root後,手機可能無法安裝官方的安全補丁,導致已知漏洞長期存在。
- App服務受限: 許多金融App、行動支付App或串流媒體App會偵測手機是否越獄/Root,一旦偵測到,可能會拒絕運行以保護用戶資產。
- 保固失效: 越獄/Root會導致手機失去原廠保固。強烈建議非專業用戶避免越獄/Root手機。如果您已越獄/Root,請考慮恢復原廠設定或尋求專業協助以加強安全防護。
Q2: 連結公共Wi-Fi時,我該如何保護我的手機安全?
A2: 連結公共Wi-Fi時,您的數據很容易被監聽或竊取。請務必遵循以下建議:
- 避免處理敏感資料: 在公共Wi-Fi下避免進行網路銀行交易、線上購物、登錄重要帳號或傳輸公司機密文件。
- 使用VPN服務: 開啟VPN可以加密您的網路流量,即使在不安全的Wi-Fi下,駭客也難以竊取您的數據。
- 關閉檔案共享: 確保手機的檔案共享、AirDrop(iOS)或鄰近分享(Android)功能已關閉,避免陌生人存取您的設備。
- 確認Wi-Fi名稱: 留意Wi-Fi熱點的名稱,謹防惡意熱點。選擇有加密(WPA2/WPA3)且需要密碼的Wi-Fi。
- 優先使用HTTPS網站: 瀏覽網站時,確認網址開頭是
https://而不是http://,s代表安全加密。
Q3: 我懷疑我的手機被監控了,該怎麼辦?
A3: 如果您懷疑手機被監控,可能是惡意軟體或間諜軟體作祟。您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 檢查異常現象: 手機耗電異常、不明App運行、數據流量激增、奇怪的簡訊/通話記錄、設備過熱、App閃退等。
- 檢查App列表與權限: 檢查是否安裝了不明App,並審查所有App的權限設定。
- 重新啟動手機: 有時可中斷惡意程式的運行。
- 斷開網路連線: 防止數據繼續外洩。
- 運行防毒軟體掃描: 安裝知名的手機防毒或資安軟體進行全面掃描。
- 更改所有重要帳號密碼: 在另一台安全的設備上操作。
- 考慮備份後恢復原廠設定: 這是清除大多數惡意軟體的最終手段。
- 尋求專業協助: 如果仍不確定,請諮詢專業資安公司或警方。
Q4: 企業員工使用個人手機辦公(BYOD)有哪些資安建議?
A4: BYOD雖然便利,但資安風險極高。企業應:
- 制定明確的BYOD政策: 規範員工手機的資安標準、數據存取權限、軟體安裝限制、安全更新要求。
- 部署MDM/MAM解決方案: 集中管理和保護企業數據,即使在員工個人設備上也能確保安全隔離。
- 強制執行多因素驗證(MFA): 確保所有企業帳號的登錄安全。
- 提供資安培訓: 教育員工識別釣魚攻擊、管理App權限、安全使用公共Wi-Fi等。
- 定期進行資安稽核和滲透測試: 評估BYOD環境的潛在風險。
- 要求設備加密和遠端擦除功能: 確保設備遺失或被盜時,企業數據可以被安全清除。
Q5: 手機安全軟體真的有用嗎?該如何選擇?
A5: 手機安全軟體(防毒軟體、VPN等)確實有用,它們能提供額外的保護層,但並非萬能。它們可以幫助:
- 偵測和移除惡意應用程式。
- 掃描惡意網站和釣魚連結。
- 提供VPN服務加密流量。
- 提供防盜功能(遠端鎖定/擦除)。選擇時應注意:
- 品牌信譽: 選擇知名、有良好聲譽的資安廠商。
- 功能性: 根據需求選擇,是否包含防毒、防釣魚、VPN、防盜等功能。
- 資源佔用: 確保軟體不會過度消耗手機電量或影響性能。
- 隱私政策: 仔細閱讀軟體的隱私政策,確保你的數據不會被濫用。重要的是,安全軟體應與良好的使用習慣和資安意識結合,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結論:影響資安,您的行動防護專家
駭人真相已經揭露,您的手機確實可能是駭客的「任意門」,而這扇門背後,是無國界攻擊下全民淪陷的危機。從惡意App的無形滲透到SIM卡劫持的身份盜用,從公共Wi-Fi的隱蔽竊聽到勒索軟體的加密綁架,手機資安威脅無遠弗屆,對個人隱私與企業運營構成巨大挑戰。然而,危機亦是轉機,唯有正視威脅,積極佈局防禦,方能化解風險。
影響資安,作為您最信賴的資安夥伴,我們提供領先業界的行動裝置資安解決方案,從企業級MDM部署、MAM應用程式管理,到個人行動安全諮詢與防護建議,為您的數位生活與企業數據構築堅不可摧的行動防線。讓您的手機,真正成為通往便利世界的任意門,而非駭客的入侵捷徑! 立即聯繫影響資安,讓我們一同守護您的行動世界,避免全民淪陷的危機!
💡 想要偵測企業或公司網站有什麼資安漏洞嗎?
📝 【立即填寫諮詢表單】我們收到後將與您聯繫。
立即與我們聯繫,由專業團隊為您量身打造屬於您的安全堡壘。
LINE:@694bfnvw
📧 Email:effectstudio.service@gmail.com
📞 電話:02-2627-0277
🔐專屬您的客製化資安防護 —
我們提供不只是防禦,更是數位韌性打造
資安不是等出事才處理,而是該依據每間企業的特性提早佈局。
在數位時代,資安不再只是「大企業」的專利,而是每個品牌都必須重視的底層競爭力。
我們深知,每一家企業的規模、產業環境與運作流程都截然不同,
我們能協助您重新盤點體質,從風險控管、技術部署到團隊培訓,
全方位強化企業抗壓能力,打造只屬於您公司的資安防護方案,從今天開始降低未爆彈風險。
不只防止攻擊,更能在變局中穩健前行,邁向數位未來。
為什麼選擇我們?

✅ 量身打造,精準對應您的風險與需求
我們不提供千篇一律的方案,而是深入了解您的業務與系統架構,設計專屬的防護藍圖。
✅ 細緻專業,從技術到人員全方位防護
結合最新科技與實務經驗,不僅守住系統,更提升整體資安韌性。
✅ 透明溝通,專人服務無縫對接
每一步都有專屬顧問協助,確保您能理解每項風險與解決方案。
本文由影響視覺科技資安專家團隊撰寫,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資安知識分享,請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

Leave a Reply